2021年新生入学季,哈尔滨工程大学档案馆开展了“天涯共此时 我与家长读校史”活动,通过为全体大一新生发放、为部分新生家长邮寄《校史读本》,激发学生对学校文化及校风学风的内在认同和奋发学习的使命感,让家长对孩子在工程大学生活学习既放心更充满信心。
掩卷《校史读本》,新生家长们笔下流淌出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哈军工的红色星火在新生和新生家长中燃起,传递。新生家长火箭军某部的乔春雷在给儿子乔子轩的信中写到:“你在微信中一再叮嘱爸爸要好好看校史,言语中透露着点点小骄傲和小自信。”“没有‘长津湖’‘松骨峰’,就没有现在的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现在的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真正的战争威胁,在科技、能源、芯片、材料等多个领域,还有很多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要做好准备,必须需要人才支撑!”“爸爸希望你在哈工程这个大学校的大熔炉里,传承军工精神”“发扬哈军工的优良作风,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大工至善,大学至真,未来可期”。


新生家长南京航天大学的教师黎向锋在给儿子的信中写到:“信仰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只有初一文化程度的谭国玉就会在5门功课只得7分的现实面前败下阵来,从破格试读生到最后所有课程全都5分的巨大变化。”“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文化对学生影响至深。从《校史读本》中了解到‘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的使命担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境界追求,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成为哈工程独特的精神品格,卢庆骏教授‘严谨、严密、严格’的三严原则。如今,‘敢为的自信、必成的劲头、开放的眼界、合作的气度’是哈工程学子的标志。”“希望你在哈工程这个处处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大学中,锤炼自己,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把自己毕生精力投入到科技强国事业中,那样,才今生无憾”。


优良的传统是需要传承的。哈军工有陈毅为尽父辈教诲之责,给儿子陈丹淮考入哈军工写的“示儿诗”,有罗荣桓给儿子罗东进写的家书,对孩子提出严格而具体的要求。如今有哈工程的新生家长给孩子写的家书,寄语现在和未来。
档案馆自2020年开始组织编纂《校史读本》,并面向大一新生发放。《校史读本》以历史档案为线索,按照哈军工-哈船院-哈工程的历史脉络进行编写,旨在用学校的红色文化和特色文化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学生,用真实、生动的校史故事潜移默化的滋养学生的心灵。
从学生阅读后填写的调研问卷反馈看,通过校史读本的研学,学生对学校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对忠诚、“三海一核”、心系国防等关键词印象深刻。同学们通过阅读,被老一辈学人炙热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报国情怀所深深打动。更有很多同学为《校史读本》的编写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还希望可以和入学通知书一起发放。船舶工程学院大一新生赵鹏在读完《校史读本》后对编者说:“能在哈工程这样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心系国防守望海疆特色鲜明的大学就读,自己觉得非常的光荣和自豪,我一定要像书中所记载的前辈们那样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让中国的航船在世界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