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馆务党建 > 新闻动态 > 正文

档案馆党支部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重要文章

发布日期:2021-04-08 作者:李艳梅 信息来源:档案馆 浏览次数:

4月8日,档案馆党支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会上,支部书记王春晖带领全体党员解读了学校2021年工作要点,对要点中提到脱贫攻坚帮扶责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文化建设、加强烟青研究(生)院建设等若干内容,提到要利用部门资源、紧扣工作实际开展档案特色工作,倡导全体党员在推进档案事业高质发展中做出表率作用。会中,支部书记王春晖带领全体党员通过学习重要文章内容并组织同志们进行认真交流,并将心得以微信畅言、分享体会的形式发表各自理论所得、学习收获。

支部书记王春晖说,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交汇点,当今时代已经进入到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聚集 60%以上的全国高层次人才,在全国院士总数中占比超过 4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高校责无旁贷。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成果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瞄准真问题、做真学问,“走实走深”是新阶段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首先要转变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强调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实际贡献和质量,瞄准真问题、做真学问,真创新、真贡献。项目、基地、人才,是科研工作的三要素。从项目的角度来讲,不要什么好做就做什么、什么容易出成果就做什么,尤其不要为了完成数量指标而做,要真正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甚至人类文明进步、科技进步的需求。高校要把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做实,要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有共同的目标,能够协同攻关、协同作战,推动科技产业革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因此,高校还应注重培育涵养创新文化,将创新思维根植在广大师生心中。2020年,学校党委书记高岩提出学校的创新文化建设,即“必成的劲头,开放的眼界,合作的气度,敢为的自信”。我们要在工作中,扎实落实创新,实践创新,推动创新,为打造创新高效而努力。

支部副书记兼纪检委员赵金龙说,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文章,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我深深体会到,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支部组织委员魏佳说,2021年2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华民族的历史翻开崭新篇章。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以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完成了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支部统战委员姚贝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高校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创新决胜未来,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天空群星闪耀。

支部宣传委员李艳梅说,“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功以才成,业由才 广。”正如同核心技术的道理,人才更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领袖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 一流大学应有的担当。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已从原有强调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转型为参与全球 治理和终身教育的视角审视人才培养;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发展推动下,新兴学科专业、交叉学科需求 提出传统稳定专业设置培养的挑战;学生多样学习、社会能力需求引导的教学过程反思,个性化培养和 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这些告诉我们,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职能不能被遗忘,大学的功能的多样化、复杂 样正在接受强化科研过程、新型科研组织等挑战。不忘初心、回归大学根本,从根基重塑现代大学教学 组织和制度是我们基本的价值判断,总之:大学必须守住人才培养这个根。

党员张红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心得体会--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党员车艳红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创新大潮不是封闭的,当前,创新要素更开放、流动性显著增强,我们必须吸取国际先进的智力资源,将开放与创新进行到底,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我们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各项事业的安全。

党员黄华说,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众所周知,我国在面对一系列在科技方面受制与人的惨痛教训,更加迫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科技强国要充分认识创新在科技中的动力作用;要发挥自主创新在关键领域的探索功能;要敢于破除传统机制壁垒,激发科技领域的创新潜能。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中国靠什么才能成就伟大复兴,那一定是拥有一批在科技领域有真正实力的可靠人才来打基础。构建可行的创新机制,营造有利的人才培养环境是我们国家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必要条件。

党员刘宇洁说,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学习后很受激励,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涌上心头,我要立足本职工作,跟上时代的脉搏,在此基础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党员闫妍说,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既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又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为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体系做出贡献。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赋能,不断增强科技竞争实力,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奋力奏响科技强国的时代最强音。

党员李晖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技中心和创新高地》,深深体会到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我认为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养成善于学习的习惯,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加强对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不断钻研,提高创新性思维、辨证思维的能力。同时在工作中遇到缺乏经验时要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向领导、同事、他人虚心请教,找准薄弱环节不断改进,结合自身的优势创新谋划工作。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党员杨晓纲说,习近平总书记斩钉截铁的说: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的体会有两点:1、中国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当前的问题看得很准,剖析的很透彻,办法也周全,比如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全面聚集人才,等等。这说明我们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的决心是坚定的,与大国争锋的决心是坚定的,领导人类命运的大国担当是坚定的。正所谓“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2、全新的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中12次提到“全球”二字,说明我们的工作标准、工作格局都要上升一个高度,更严更高更朴实。

党员李春兰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技术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中国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创新的本质是突破,这就要求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打破原有的常规戒律,把握大势、迎难而上,肩负起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群众张凯玲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指出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