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开展2020年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以及《黑龙江省档案局关于开展2020年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紧紧围绕第13个国际档案日“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这个主题,哈尔滨工程大学档案馆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策划确定了“走近精准扶贫﹒见证脱贫攻坚”的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方案。
宣传活动方案突出“两个联动”,即哈尔滨工程大学档案馆与哈尔滨工程大学驻佳木斯汤原县红泉村驻村扶贫工作队联动,与佳木斯汤原县永发乡学校联动,积极开展“四个一次”活动,主要包括“一次展览,一次活动,一次讲座,一次测试”。通过宣传活动的策划实施,充分调动利用馆内外资源,对全馆同志进行了一次扶贫工作的主题教育,增加档案人对扶贫工作、扶贫政策的了解,鼓励档案人力所能及地加入到扶贫工作的队伍之中,推动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在所在单位营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良好的舆论氛围,做出高校档案人的应有贡献。


通过开展一次政治测试,在“学”上下功夫,推动全馆同志掀起学习扶贫政策和知识的热潮,激发学习自觉。测试前,我馆编辑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讲话汇编》。借助线上平台,以馆长领学,同志们相互交流的方式,系统学习了讲话汇编的内容,并给大家留出充分的自学时间。

集体学习和自学结束后,工程大学档案馆全体同志参加了由我馆自己组织的2020国际档案日——精准扶贫工作政治测试。测试为30道单选题,测试时间20分钟,线上发布题目,大家填写答题卡的方式进行。全馆17人参加测试,全部满分。

通过策划一次展览,在“讲”上下功夫,推动全馆同志人人争做扶贫工作宣传员,激发角色自觉。立足我馆从2017年6月开始建立的“扶贫工作专项照片档案库”中的照片,联动哈尔滨工程大学驻汤原县红泉村驻村扶贫工作队,联合策划了主题展览“工迹——精准扶贫中的‘工程’作为”。该展览分为“党建引领——风貌日益新、产业支撑——增收奔小康、教育帮扶——扶贫先扶智、设施保障——铸宜居新村”四个部分,全面展示了工程大学驻汤原县红泉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扶贫工作。鉴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采取了线上线下三种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广。

首先,我们将展览的展板通过快递方式寄送到红泉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在村里在队上展览。其次,我们依托展览制作了同名宣传册,在工程大学校内发放,宣传扶贫工作。最后,我们依托展览制作了同名宣传片,在工程大学档案馆所辖微信公众号和网站进行展播,扩大宣传范围。


通过开展一次志愿服务,在“做”上下功夫,鼓励全馆同志力所能及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激发行动自觉。工程大学档案馆依托我馆获批的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资源,继续深入推动与佳木斯汤原县永发乡学校签订实施的“春雨教育科普扶智”计划(该活动曾得到过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的报道)。




工程大学档案馆以本次国际档案日为契机,开设线上“春雨扶智空中课堂”,档案馆同志、研学基地志愿讲师作为主讲人,与贫困地区学生分享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学习方法,解答一次学习中的疑惑。本次“春雨扶智空中课堂”一共安排了5次主题分享课,每次1小时,得到了永发乡学校近千名学生及家长的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活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首次授课获赞10+,永发乡学校领导对“春雨扶智空中课堂”给予高度赞扬。此外,我们还为永发乡学校的学生邮寄了由工程大学档案馆人主编的、曾获省优秀科普书籍的《图说舰船》,以此来传播船舶科普知识。









通过开展一次讲座,在“聚”上下功夫,广泛凝聚全馆思想共识,进一步增强档案工作的辐射性、有用性,激发担当自觉。工程大学档案馆邀请了佳木斯汤原县永发乡学校校长崔树忠为全馆同志作一次线上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工作”讲座。通过讲座,让全馆同志了解到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以及通过国家支持与建设,在近30年来所取得的长足发展和可喜变化。看到崔校长为全馆同志展示的学校校舍变化的照片、孩子们学习生活环境变化的照片,每位同志深受触动和震撼。

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结束后,工程大学档案馆组织召开了线上交流会,大家纷纷表示,在这次宣传活动中,自己既是策划者,参与者,实施者,更是受教育者。大家一致认为,下一步应该继续依托与佳木斯汤原县永发乡学校签订实施的“春雨教育科普扶智”计划,深入持续开展对口扶智工作,通过“春雨扶智空中课堂”等好的形式,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贡献力量。
